關於成為資工系學生必會技能:什麼是 自學

這篇會跟大家分享自學這件事
幾個關鍵字如下:

  1. 自學
  2. RTFM
  3. STFG

至於為什麼會有這一篇?因為最近逛就業博覽會、準備履歷有點感觸,當然這份感觸也不是最近才有,只是覺得應該好好記錄下來

它是我在資工系中覺得最重要的觀念

# 我想要快速學習的魔法

近期準備履歷多少都會看到很多公司在招募條件多加一行 "Being able to work independently and explore new area rapidly",基本上就是希望招募一個能夠自學且快速掌握新知的人才,也不只是在公司、在學校會用到,這應該算是常態了,尤其資訊變化快速,能夠短時間掌握新技術並加以運用掯定是未來不可或缺的存在

說起來很簡單,但我認為不是

# 不會就查,這不是大家都知道嗎?

嗯嗯沒錯!我相信所有人都知道「遇到不會的就查」的道理,但我也相信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到,因為對很多人,甚至大多數人而言,這就只是口號,喊一喊但沒有真的理解背後的意涵

# 用 ChatGPT 來想想看

2022 年 11 月 ChatGPT 降臨於這個世上,現在 2024 年 3 月,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它已經成為我們依賴的工具,但回顧剛出現的前半年,會使用他的人又有多少?當時 ChatGPT 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使用自然語言跟他溝通,不用像先前的機器只有輸入特定指令才會有反應,縱使知道這項消息,很多人還是會說「可是我不知道怎麼用 ChatGPT」、「沒有人教我我不會用」,但如果願意把 ChatGPT 打開,試著隨便輸入一句話,就會知道就算 prompt 下的再怎麼爛,ChatGPT 還是有辦法回答,可能不夠到位,但還是有一些相關的解釋

# 我都知道,就是沒有去試而已

當然一定也有一群人是知道,但沒去試,覺得不用試,或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敢試

不過這就是實踐的層面了,就像這邊標題定的:「不會就查,這不是大家都知道嗎?」,但現實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是不會但我不願意查,其實滿諷刺的,尤其當大家都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卻做不到時

# 工程師就是魔法使

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資工系待久了會覺得只要我想的到的事情,我就有能力也應該做出來,因為資工系的學生知道怎麼自學、知道怎麼找方法,也因為這樣似乎不能輕易地說不行、不會,因為比起很多人,資工系學生是一群很會使用工具的人

結論:資工系學生都是魔法使,只要想像的到就能將其實現

# RTFM & STFG

這兩個詞彙是從大一程式設計課堂聽到的,分別是 Read the f*#&ing manual 和 Search the f*#&ing Google

當時的老師說了很重要的一番話,以前的老師會希望學生多問問題,因為以前的年代老師權威很大,通常都是老師在上面講,學生在底下聽,不太會有互動,後來教育發現這項問題,開始鼓勵學生多問問題,不要只是被動接收新知,才開啟了學子對於「要多問問題」的思維。但現今的社會又變了,多問問題是留給前一輩學生的要求,現在的學生應該去知道怎麼問「聰明的問題」,所謂聰明的問題應該是當你發現問題後,自己透過自己的能力去了解,並事前做過一些功課,還有問題才提出來的

再舉個身邊非資訊領域的同學學習程式的例子,可以看出上面提到的一些事情

同學 A:「我的程式又動不了了」
我:「這支 function 要幹嘛?」
同學 A:「就是把我的資料帶進去,它會幫我把圖畫出來」
我:「阿你的問題是?」
同學 A:「我帶進去了,但它跑出紅字,不知道是什麼問題」
我:「嗯。。Error message 說你少帶一個參數耶!你看 function 的定義有這一個啊你沒有寫進去?」

從這邊應該就要意識到剛剛那個問題就是不好的問題,因為人家 error message 都寫出來了還不讀

同學 A:「啊那個什麼?」
我:(我看起來怎麼像是會知道呢?)
我:「不知道耶!你應該看看這個 (document) 應該就知道了」
同學 A:(立刻)「啊那個我看不懂」

這邊就看得出對於學習的心態差別,沒看就說看不懂是因為不想看而不是不會看

# 經驗談

最後小分享我自己的經驗

上面講的冠冕堂皇,但我自己並不是一個多會運用工具、擅長自學的人,恰巧相反,我就是那種什麼事都希望別人教我、遇到不會的事情很常直接忽略,覺得這與我無關的人,因此我也還在努力適應這種獨立的生活

高中進到二類是開啟這個開關的契機。以前看老師上課需要音源線、VGA 線,其時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,但也不會去了解,只知道不要當資訊股長就不會被問到這些事情。這種心態其實一路被身邊同學唸到畢業,因為當時的我只會一味的逃避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情,只要我不知道就覺得離我很遙遠,就習慣性地忽略他,覺得就算不知道也不會怎麼樣,甚至到了高三選填志願,對於一個系所的了解大多都停留在系所名稱,很少真的點進去看該科系所學,就像點進資工看修課地圖看到資料結構、演算法,也都不知道是什麼,甚至覺得演算法就是教我們怎麼像 YouTube 一樣推送用戶喜歡的影片,直到進入大學才知道原來資料結構是探討儲存資料的方式、演算法是探討如何解題方法與步驟,結合這兩種技巧來有效率的解決問題。但因為有一群好朋友時時刻刻提醒著我這個問題,那兩年才會有所進步,才會去慢慢「看」這個世界有趣的地方,對各種事物產生好奇心,去試著了解他們

大學聽到 RTFM 和 STFG 的觀念時,就覺得又是很熟悉的東西,也才意識到原來高中被唸的事情是多嚴重,或許是慶幸的,如果沒有高中那一段,大學要我做到 RTFM 跟 STFG 會更難。雖然一路上我還是曾經迷失在不知道如何問問題上,覺得資工系學生連問問題的權力都被剝奪了,但現在的我會說這是必經之路,也只有這樣才會體認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其實很多,遠超過自己想像

我遇過一個人,他很特別,在他身邊我是時時刻刻都在吸收新的小知識,有些是沒有用的,有些是影響很大的,但很深刻地感受到這個人懂很多,也因此很欽佩他。我跟他最大的差別並不是在於自學的能力,而是在對事情的興趣,他可以看到一件事情,發現有趣的點就開始鑽研,而且是深入的鑽研,去了解這件事情;但我不一樣,在對一件事情有興趣前我會去衡量時間成本,覺得可能要投入太多時間就不做,漸漸就忘記探索一件新事物的樂趣,變成被動接收者。會說這個是因為我認為如果要能做到願意去主動自學,應該是在對那件事情提得起興趣的情況下,但很多人不學、不查或許就是因為這些事情對我而言可有可無,所以選擇放棄

喔對!那個人就是一路上一直唸我的人

最後,我相信看到這邊的有些人還是會覺得這沒什麼,這早就理解了,你想的沒錯,或許你是早就理解這種觀念的人,那你很棒也很幸福!不過如果你是還沒意識到問題的人,希望這篇有幫助到你發現一個未來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能力

謹以這篇文章,送給還在高中的學弟妹們,特別是想往資訊領域發展的,因為這是需要提早體認到的事實

References:
How to Ask Question the Smart Way?
Cover from here